問題一:
什麼是業?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一般的說法:業,是大腦裡的一個印象。
佛教裡正統的用法是:心相續中,在內心裡的一個印象,一顆種子。
業不是萬能,業不是主宰,
但是,業,是你內心的一顆種子,
可以開花,可以結果的根本。
業,有善,有惡。
業的狀態既神秘又自然,緣起本來是很難解釋的。
譬如:秋天的風將花朵裡的花蕊、花粉吹送分散到各個角落,
我們騎著馬不經意的將藏在馬尾巴裡的花粉,
帶到另一個山水之外的地方,
第二年,經過陽光和細細的春雨滋潤,
長出一樣的花,這就是業。
業是一個心態,內心上面的一個痕跡,
它不一定不好,業,有善業,也有惡業,
譬如你初次看到我,
第二次再見到面,你覺得這個人很熟悉,他就是扎西。
第二次的再碰面,不是我進去你心裡,
不是因為你是一個袋子,我裝進去你裡面,
而是不可缺少的心緒,我就在你裡面,
這就是一個業。
我用細胞來形容:當你做很壞的事情時,
在過程裏你生產了一個特殊的細胞,
這些細胞加進去你的身體裡面,
就有它的存在,這就是業,它會形成一個結果。
譬如我今天想了一些事情,晚上就夢到,
或者晚上我夢到的事情,第二天真的發生了,
這些都是心裡面很難以解釋的一些存在,
但就是不可否認的,
業,就是這樣。
業是一顆種子,它有能力,有作用,
當它變成負擔或者壓力的時候,
業,變成了一種力量,
有加倍的作用或強調,所以變成業力。
問題二:
業跟因緣是一樣的嗎?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因緣是業力跟結果之間相互關係的代名詞。或者另外一個名詞。
因是根本的,譬如我剛剛說的花,花的種子被帶到另一座山裡,
第二年遇見的春雨和陽光,這是緣。
你有智慧、聰明,但是也要遇到適合的條件才可以成就,
就像在學校學習,要產生結果,要具備學習功夫和條件,這個條件叫做緣。
過去的因緣留下的種子,所產生的東西叫做業。
問題三:
業力是專指負面的?佛有業嗎?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業力不一定是負面,業障則完全是負面的,
大乘佛教裡佛沒有業,
但小乘佛教經典裡佛也有業,佛涅槃前有業,
祂身上的一些腳痛啊、背痛啊,以前留下來沒有斷除的部份,
但是佛沒有煩惱是公認的。
煩惱跟業不一樣,煩惱是業的根本,
貪嗔癡是業力造作的根本,這些不存在佛的境界裡,所以佛不會造做更新的業。
問題四:
佛沒有業如何利益眾生?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入菩薩行論第九品特別有這方面的討論,
佛完全沒有業怎麼能夠利益眾生?
我們大乘佛教承認佛沒有心,沒有意識,
所以說肉身不是佛,佛是三身中的法身,
是明空不二的智慧(光明跟空性合一),
佛修行過程中有修菩堤心,修六度,發願,
圓滿之後,
祂對於眾生的利益是自然發生的,
就像水池裡的倒影不是太陽、月亮自己刻意留下來或莫名冒出來的,
在佛的發願、緣起跟智慧修行福德創造的狀況下,
眾生起心,自然得到,
我們也就意識到佛在世間傳法等等,
但是佛真正的智慧境界超越了我們世間的一些規矩。
寂天菩薩舉了一個例子:
印度有一些具特異功能的咒師,他們建了一些塔,
專門針對有龍相關方面的疾病者(麻瘋病被認為跟龍有關)
咒師為塔施咒加持(印度有這樣的法門),
咒師過世後,有疾病的人去繞塔拜塔,還是一樣有加持,
不是因為咒師又親自來做了什麼,
而是咒師原來過程裡做了,有這樣的力量存在,
還是會利益到相關的人,
佛成佛之後利益眾生的互動方式差不多是這樣。
問題五:
怎麼知道業障消除了?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遇到這樣問題的時候,有兩個回答,
一個是符合一般人的具體回答──
他所想像的業障是因為很多特別煩惱、特別的狀況,
心情、身體不是很好,這確實是一個業障,對不對?
常常生病的業障,或者常常現前有問題的業障,
修五加行時修金剛薩馱,是專門消業障的,
你閉關修金剛薩馱,持咒的過程當中,
有些時候,晚上你可能夢到在水池裡洗澡,
或者穿著白色衣服,
夢見月光、日出,
這是煩惱消除的一個徵兆,
就像太陽出來時雪要開始融化,得到一些加持,
身心上會發生比較不一樣的改善。
這是第一個回答。
第二個回答是引用巴珠仁波切提過的,
以前噶當派的上師說:
「一切煩惱的消除有沒有成功,
在於你處理事情的時候、跟別人相處的時候,是不是更自在。」
雖然表面看到的是一樣的,
但所產生的感覺、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你的心對三寶的信心,對眾生的慈悲有自然增長的階段,
就是你的業障消除比較客觀的徵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