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
請問堪布,什麼是「五加行」?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五加行就是加行,加,是前加,
某件事情正式進行時,前面的準備,
前面需要進行的部份稱為加行,
就像蓋房子之前的規劃一樣,
佛法裡有加行、正行、結行。
加行就是前行。
五加行是:皈依、發心、金剛薩埵、供曼達、以及大禮拜。
各有各的意義。
問題二:
為什麼要修五加行?五加行的意義是什麼?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修行過程當中,你修持這些內容,
才會真正得到出離心或者菩提心,
對於眾生的慈悲和對三寶的信心逐漸會增長,
這是真正的、最究竟的前行,也就是加行。
除此之外,項目、次數、動作上設一個標準,
對一般初學者可以有具體的目標,
你想要獲得內心上菩提心的增長,但外在的言行沒有採取行動,
到底內心有沒有增長誰也不知道,
一開始強調內心,對初學者來講比較有距離感,不夠具體,
以前的一些善知識們非常慈悲,
在傳承的系統裡面特別強調透過五加行的修持,
增長對於眾生的慈悲和對三寶的信心。
◆第一:皈依
最近有人說:
「唉呀,堪布,我一直唸皈依文,唸了一百遍好像也差不多,
沒有看見什麼效果,也不是很懂得每一句話都有什麼觀想。」
我說:其實做皈依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唸皈依文讓你增長對三寶的信心。
你要強調你是三寶的弟子,
你在內心當中要增長對三寶的信心,
因為你在三寶的軌道上,必需要有對三寶的信心,
這是前行的一個開始,
如果你對三寶、對生死輪迴的基本概念都沒有信心,
你不可能能夠接觸大圓滿,
不是大圓滿不理你,
而是對你來說接觸也沒什麼意義,
就像你參加一個團體,不能遵守最基本的規則,
這樣加入也沒有什麼意義。
皈依很重要,皈依讓你增長對三寶的信心。
第二個原因:唸皈依文可以得到三寶的功德。
我想起一個西藏的故事:
有個人抓到小偷,他氣的用棍子打小偷,
打一下唸一句皈依文,
小偷帶著疼痛離開,
後來小偷走了一段路,遇見一些惡鬼,
原本等著要捉弄路人的惡鬼卻不敢對小偷做什麼,
同伴們問原因,
惡鬼說:因為他一直唸皈依文,有三寶的加持。
實際上小偷並沒有唸皈依文,
而是剛剛在挨打的時候,
主人唸皈文的聲音伴隨著疼痛的感覺,
一起還在小偷的腦海裡循環,感受非常強。
巴珠仁波切也說過:如果你們家中有一些障礙、不順,
你請個好喇嘛,老老實實的在屋子裡念皈依文也是很有功德的。
所以,我們一般來講唸皈依文有功德,
但同時也是增加對三寶的信心。
唸皈依文的時候你要觀想皈依境,
皈依境就是佛的壇城,
觀想不出來也沒有關係,
你觀想蓮花生大士的本尊,
將蓮花生大士當作三寶總體,
所有根本上師、傳承大師、諸佛菩薩的化身,
在蓮花生大士面前唱誦皈依文,
如果連這樣都做不到,你可能沒有真正的動力,
即使接觸大圓滿也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這是一個訓練的過程,
我也一直強調,五加行確實是一個訓練,
但是五加行不是身體的訓練,是心的訓練,
心的訓練很重要,這是對三寶的信心訓練。
◆第二:發心
要發菩提心、慈悲,這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條件,
如果連基本條件都不具備,
金剛乘、密乘再厲害也救不了你,
巴珠仁波切很強調:
如果沒有菩提心、即使修大圓滿也不屬於大乘佛教徒,
甚至你可能不是佛教徒,
因為大乘佛教也好、金剛乘也好,
最基本是對三寶有信心、對眾生慈悲,
這兩個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項目,
這是五加行的第二個基本訓練。
我剛才也提到,對初學者而言,
一開始沒辦法以穩定的心的方式去做,
所以用持咒、言語、儀式上的動作,增加內心上的力量。
就像我在學中文時,
真正嘴巴上很清楚的唸、耳朵仔細的聽,
學習效果會很不一樣。
◆第三:金剛薩埵
我們修行時,無始以來的障礙在我們的心相續當中,
在這個障礙還沒有斷除前,
也許你的人生、修行,會有很多不順,
這些障礙可能會讓你間斷、放棄你的修行,
所以一開始要先清淨你的內心,
障礙不是具體放在房間的東西,
這是內心上的一個不好的習氣。
同時,我們皈依佛法有受皈依戒,
也接受大乘佛教的菩薩戒、
以前如果受過灌頂也有領受許許多多的戒,
沒有辦法圓滿遵守所有的戒律怎麼辦?
靠金剛薩埵的加持力,
消除自己的業障,
你的業障消除,內心自然會清淨,
在修行的道路上自然而然會順利,
這是一個準備。
◆第四:供曼達
消除業障跟增長福德是不同角度的作法,但有相同的目標。
曼達是壇城的意思,象徵整個三千大千世界,
曼達是梵文,藏文上的意義有大地的意思,
曼達的造型也是圓型的,
七曼達,代表大地塗滿神香,佈滿花朵,中間有須彌山,
兩側的太陽、月亮,就像是地球的耳環,
你也可以觀想銀河系或更大規模。
在家人多做財布施,出家人多做法布施,
這是釋迦牟尼佛提到的教言,
但是一般初學者各有不同的自身現實狀況,
很多修行人有這樣的障礙,
覺得自己做了很多佈施,
狀況還是一樣,
算了,我就放棄。
所以,一開始你要斷除內心的貪執,
為什麼現在你在輪迴裡?
因為你對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所執著,
當你願意供養,等於是願意放下,
這就是供養三寶,
供養給佛的皈依壇城,
這個時候你是在累積你的福德資糧,
累積福德資糧對於修行和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幫助的,
在工作、事業、家庭上想有好的發展和生活,
需要福德、福報,
福報最重要的來源是來自於供曼達,
你真正要證悟,了解更深的智慧,增長智慧,供曼達是很好的。
宗喀巴大師有好幾百、幾千的僧眾,有專門的佛學院,
但他在佛法事業非常成功的時候,
突然要放下一切,
離開佛學院、離開所有的弟子去修行。
本尊指示宗喀巴大師,只能帶八個弟子,去到藏地一個修行地,
宗喀巴大師修行時不斷的進行著供曼達的加行,
他用的不是黃金等世間寶貴的東西,而是普通的石頭,
宗喀巴大師供曼達時,手掌心因為摩擦石頭都磨破了,
他還是忍痛用掌心左右側輪流的做。
宗喀巴大師一開始不了解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
他覺得非常的深奧,
當然他的了解已經超越我們一般人,
但他覺得還是不夠,
所以他以供曼達的方式相印佛的智慧。
供曼達有很多意義,
它以內心觀想的方式供養,
你供曼達的時候,
用寶石、天珠都可以,米也可以,
完全沒有條件的時候用沙子都可以,
但是如果你明明有米卻放著不捨得用,只用沙子就不對了,
這是巴珠仁波切特別強調的。
◆第五:大禮拜
做大禮拜和皈依一起配合也可以,單獨做更好,
這是降伏你長久以來的傲慢心,
大禮拜不是卑下、沒有自尊心的動作,
是代表你願意成為佛陀智慧的追隨者,
是很重要的。
大禮拜每個動作都有自己的觀想,
消除身口意的障礙,得到三寶的加持,佛的甚深加持,
也是我說的內心的訓練。
五加行完成後就開始修上師瑜珈,
上師瑜珈完成後還有頗瓦法等方面的接觸學習,這是基本的,
達成基本的基礎再修持其它的法,比較容易懂。更有幫助,
將來參加任何佛法的修行時效果是不一樣的。
因為你的內心上已經建立了一個客觀的基礎。
問題三:
在藏傳佛教中有很多的觀想,如果沒有想像力,觀想不出來,怎麼辦?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觀想有困難時,只要內心有動機,
當作佛在我的前面,我的住所就是佛的壇城,上師是佛的化身,
有這樣概念上的認知是很重要的,
認知有時候比觀想更重要。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
如果你能觀想的更細微,你的心更能安住。
問題四:
為什麼有人說「五加行」,但也有人說「四加行」,是五加行多了什麼修持嗎?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大圓滿的前行教法裡,講「五加行」。
大手印前行的教法裡,講「四加行」。
這並不是原先大圓滿和大手印的差別,
而是後來傳承上師們整理分類的不同,內容上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五加行的順序是皈依、發心、金剛薩埵、供曼達、大禮拜。
四加行是將大禮拜和皈依算在一起,
沒有單獨講發心,(有時皈依發心一起講)
金剛薩埵與供曼達兩者是一樣的,
第四個是上師瑜珈,
所以四加行和五加行實際上並沒有差別。
只是一個分類上的不同而已,
內容是完全一樣的。
問題五:
西藏喇嘛如何修五加行?生活步調忙碌的台灣弟子如何修五加行?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我記得小時候在西藏做五加行,
冬天單獨住在一個用木頭和結凍的牛糞所搭建的小屋裡,
沒有放假、沒有休息,用閉關的方式修,
三個多月的時間,
早起、晚睡,108天左右可以圓滿。
台灣的弟子以在家居士比較多,
上班族、服務業、業務人員都有,
工作、生活上種種的困難,
沒辦法用西藏標準要求,
台灣弟子投入的力量也比不上西藏人,
這是一個事實。
如果標準太高、要求太高,
大家都不敢入門,一直徘徊在門外,造成更大的障礙,
本來五加行每個項目必需要進行十萬遍,
我調整了適合台灣弟子的方式,
先進行一萬遍,再繼續。
另外,如果沒辦法每天修持,
我們每個月一次,一起從頭到尾完整的修一次。
平常,你在每個階段進行之前,
先做一個簡單的皈依發心,
每天你可以分成好幾次進行,
早上、中午、晚上各抽出一個小時,
或者你坐捷運,
如果車程較遠,有三十分鐘的時間,
你也可以用手機滑一滑,
把皈依文找出來看一看,
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自己輕聲的唸誦。
差不多快到站的時候,做一個簡單的迴向,
迴向很重要,因為你在工作上,或者在一般與人接觸的時候,
心裡會產生一些世間的想法,
將你剛才進行的修持做迴向,有點像儲存檔案的作用,不會浪費。
這就是我建議台灣佛弟子的作法,
願意先完成十分之一(一萬遍),
你就開始入門,有了好的開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