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澤仁扎西 堪布

我很幸運在這一生能有機會早些認識到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和堪欽慈誠羅珠堪布,他們擁有與眾不同的獨特觀,我從他們兩人身上看到無窮無盡的未來和希望。雖然他們兩位並不需要我來評價、介紹他們,但是偶爾我也想從自己的觀點和真實的感受來表達個人所感,在社交媒體上面無論說任何內容,都可能引來各種不同的投射和想法。最近有一個網友剛好提出這樣的疑點:

「宗薩仁波切很多的開示和寫的書都非常好,影響也特別大,但是我看到他的一些行為作風似乎有一點瘋瘋癲癲的,為什麼他要這樣做?有甚麼原因呢?」

我感覺那位網友的發問不是挑毛病,他應該是想釐清心中的疑問,所以我立刻想寫一個回覆,雖然我不認識他。這個回答除了給這位網友,也希望提供和他有類似疑惑的朋友做參考。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1.回答的開始

親愛的網友,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實際上也如此。我自己的觀點和回答不確定是否能讓你獲得滿足,也許某種程度上我對宗薩仁波切的看法有出於個人情感上的主觀執念,也有個人觀點和思想上的認識弱點,無論如何我想誠懇地跟你分享我對仁波切行為作風方面的看法。

 

2.行為不是修行的絕對標準

一個人的穿著打扮和行為作風不是絕對的事情。從佛教來講一個真正修行人內在的證悟和證量更不能以穿著打扮風格來做決定。當然很多時候如果你有非常莊嚴的穿著習慣和規矩對世人可能會起了警醒的作用,《入菩薩行論》也說過但凡眾生會引起邪見的任何作法,無論是自己所見或透過別人的了解都要做好,其實我也同意這個說法,但是這些菩薩的行為最究竟的原則,以我們俗世比較性的數據做說明,要認定對和錯的標準,就是自利和利他、為佛法或為眾生、暫時或長遠,這幾個方面來做比較、來認定善惡對錯。再者,以自己的智慧知道最關鍵的原因,對究竟對佛法和利他考量來做決定,這是菩薩們最後決定的方式。

我們從出家人的穿著來比喻:在西藏人眼裡最莊嚴的穿著,從斯里蘭卡人的眼光可能是非常看不慣的。在上座部的比丘出現在街頭,身體上半身裸露出的部位很多,這在對於儒家文化有濃厚情感執著的環境,譬如中國傳統文化社會可能會引起不自在,同樣,漢傳出家人衣服和西藏、蒙古的衣服其實好像不在佛陀親口所說律藏三衣的標準和定義裡面,泰國和尚抽菸、西藏喇嘛吃肉在其他法友眼裡可能覺得是不太好的習慣,但在各自的社會裡面似乎沒有甚麼爭議的。

密勒日巴是這樣說的:所有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都為了消滅心相續的世間八法,

我覺得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總結,在西藏噶當派大師教言當中的佛法和非佛法的根本差別也在這個點上。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3.我為什麼沒有那麼在乎仁波切的作風

回到正軌話題上,從2006年左右第一次見到尊貴的宗薩仁波切到逐漸成為他的學生,能有不少機會直接和他聊天,超過 15年的時間,對於他擁有形形色色的學生和粉絲,以及他的思想作風,我已有一點了解。他和他的教法成為東西方許多人嚮往佛法的鮮活案例,我也多有聽聞。

從傳統到現代、從金髮到黑髮、從出家到在家、從學術派到世俗派、從守舊的傳統派和思想開放的現代人…仁波切的教言和事業對很多人起了作用,有很大比例能留下影響,他們對仁波切產生堅定不移的信心、徹底的敬愛和仰慕。我相信一定有一個內在的原因,這並不是一種短暫的模仿和造作能夠達到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在乎仁波切外在行為和風格的原因之一。

在大圓滿中有一個說法:首先自現能夠獲得自在,就能降伏和改變外在他現(外在一切現象),這是修行人的大功夫,當然關於這方面,要一一說明會花很多時間,在此我約略提一下對仁波切整體見行修方面,我自己的認知。

接下來進入回答問題的環節,從我個人觀點來分析仁波切常喜歡用各種奇怪的穿著打扮作風,初略分析我發現有幾個原因—

 

4.年輕人與佛法的影響

仁波切喜歡以傳統主流修行人不一樣的行為和穿著出現,讓別人看到他從傳統框架裡不受限制的影響。很多人習慣把佛法的修行和傳統文化混為一談,他希望能帶來改變,現在很多年輕人為什麼遠離佛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他們眼裡好像接受佛教一定要接受傳統包袱,這樣的誤解尤其在東南亞等傳統社會中更加明顯。

 

5.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

我覺得仁波切從高大的法座上走下來和一般人擁有共同生活的風格,從身為一個善知識、老師、心靈輔導者或醫師的角度,或者擁有佛教傳承者的身分,他更加能了解自己工作和說話方式,無論是寫的書、傳授的教法,對眾生的思想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幫助。在他每一本書、每一句開示都完全一針見血的直入人心,大家認為他是活生生的文殊菩薩。我們從客觀的分析來說,他因為非常甚深的走入普通人的生活和思維當中,更加了解這些人的想法和生活的種種困難、產生一切問題的背景。

 

6.行為藝術和慈悲智慧

我記得,仁波切的一篇文章裡有提到:20年前他和台灣一位道教男眾如何成為朋友,一起到日本旅行。文章一開始閱讀甚至感受不到是一位上師和修行人的故事,反而有一種頑童遊記的氛圍,就像一部精采電影最後用非常技巧的方式將你帶到日本的佛教和不動明王的佛教特別思維當中。如果要讓原本對佛法直接搖頭的人能繼續聆聽下去、看下去,必需有非常符合讀者、觀眾思維的方法。仁波切對於自傳的寫法也是這樣,這是仁波切開示和行為的特點和力量,他選擇這樣行為作風的用意也在此。以現代的用詞形容仁波切非傳統的行為和作風,包括穿著就是一種行為藝術,藝術裡面隱藏著一個真正的智慧和慈悲的生命。

 

7.內外相符 表裡如一

很多時候人們對上師和修行人有特別的要求,上師們的管家和弟子對他們也有特別的期待。尤其年輕的上師們被要求要像佛像一樣在法座上紋風不動,連他們自己也不由自主掉入成見的囚籠中,如昆蟲陷在蜘蛛網裡,越走進去越跳不出來。

長久下來,對很多真實內心和外在行為約束無法畫上等號的修行人造成很多矛盾和困難,甚至可能帶來心理疾病,因為很多時候被逼迫違反身心的自然反應會造成反彈效果出現,不應出現的行為和叛逆一一示現,很多宗教界公開的秘密或是腐敗也是來自於這樣的扭曲。

如果只是靠外表造作的莊嚴期待吸引、保住學生和功德主的心,逐漸可能造成麻煩的開始,並帶來不斷的麻煩。對這點仁波切有自己獨到的觀點,他對於轉世制度的改善和教育也寫過一本書,當然過去很多的作法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能起到很多作用,即使在現世也並非一無可取,但是仁波切認為很多時候口是心非、荒唐的造作對修行人來說,會越來越遠離自己的本性和修道,我想仁波切是這麼認為的。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8.美麗的謊言

宗薩仁波切雖然是非常有名的西藏蔣揚欽哲旺波的轉世,並且也是很多西藏、印度、不丹的僧團佛學院、閉關中心的主持人,但他完全知道透過網路會引起別人謾罵或刻意毀謗,出現很多的留言批評,他們會說不應這樣、不應那樣,對那些人認為不應該的照片,仁波切反而會親自放在臉書上,有時以女性塗上口紅、化妝的模樣坐在西方街頭,並且要求學生要跟著仁波切,一起從後面看他。

現在很多人喜歡說「我很少看自媒體」來掩蓋或假裝沒有看見他人的批評,有些人刻意將最好一面放在臉書或網站,這在中文叫「美麗的謊言」,但仁波切反其道而行,在他自己經營的自媒體裡,他覺得裡面應該出現的是觀察思維未來和生活的參考,並且應該出現非常真實、讓別人沒有絲毫誤會機會的真實平台,仁波切認為這些自媒體應該是呈現自己真實的一個平台。有時候仁波切的奇裝異服並非他真實的生活,而是他電影中的道具和當時的照片,但他不會以此為藉口或解釋 ,故意放在那邊讓你罵他和說他。

 

9.這是一個實實在在 喜歡坦白的時代

仁波切有次說:臉書剛問世的時候,很多人給他看—這是你的臉書,那也是你的臉書,後來發現都是以他人名義申請,其實那時候仁波切沒有自己的臉書,那些冒名臉書都是高高在上和看起來守規矩的形象,他說你們不要上當、不要誤解,我根本不是這樣規矩的人,後來他就開了一個自己的臉書帳號,將生活中真我的一面放在臉書上,不希望對他人產生誤會和過度期待,仁波切認為要給別人看到真實自己,是對修行人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現代人心態來看:仁波切的作法被認為是最靠近人們心中的方法,我認為仁波切是對的。現代人喜歡直接坦白,越真實願意做自己,越坦白做自己越能被接受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10.修行的重要一部分

某些人眼中仁波切的行為有些出格,仁波切看待別人對他的說三道四評價,好像得意和開心的樣子,很可能仁波切認為是個人修行的一部份。這方面我自己身為對佛法有小小認識的角度,那是一個非常八風吹不動的違緣轉為道用的修行。因為平等和調伏自心,真正的降伏內在邪魔和修施生法的諸多進行,並不是走進荒無人煙之處,或進入屍陀林跳起來或和鬼神挑戰。實際上如果你一個人在沒有人的地方時說大話,就像在自家中和妻子、子女誇耀自己多麼厲害,這並不是真正戰場上的勇士。

現在隨便點開微信群,這些人會突然在幾百人的群組說出你意想不到的毀謗或羞辱,而且看來他們對於自己的言論非常有滿足感的樣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面對這些媒體和網民的挑戰需要有內心非常堅強的素質和正知正念,以及安然的盔甲。面對種種狀況你沒有弄丟這些正知正念和安然的盔甲,將是非常大的成功。

如同在《佛子行三十七頌》裡面說到的:有些人在我耳邊說成千上萬個不好聽的話,宣揚在三千大千世界,我反而對其如母親對待孩子一樣,非常慈悲,這就是佛子行。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大乘佛教修行人,但我們的內心是非常的有限、非常的脆弱敏感,但是仁波切以這樣的作風挑戰各種我們一般人難以應付的困難,在現世帶給我們最大的挑戰並非寂靜的阿蘭若或是無人的屍陀林,過去人修施生法到屍陀林,在鬼哭神號中待到天明,可能是真正的功夫,但是現代人真正的功夫不應該是在那樣的環境出現,而是在社群媒體接收別人的各種言論。一些明星、網紅、博主為什麼要自殺?因為有太大的挑戰,這些言論對無數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仁波切完全沒有以自己為至高無上上師的疑慮和執著,而且他很願意直接在戰場上披荊斬棘,做一名戰勝環境的勇士。仁波切曾經執導過的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 嘿瑪嘿瑪》也有他類似的觀點和思想。

 

11.仁波切說:我也沒有足夠的勇氣

10年前我在台灣聽仁波切講《老女人經》。他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辦法遠離造做,我也對這方面還沒有足夠的勇氣。仁波切當時的說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5年前仁波切導了一部電影《嘿瑪嘿瑪》裡面的每個演員都戴上面具,仁波切透過電影演繹每個人真實生活中都戴著面具的事實,所以對仁波切而言,造做和假裝的面具是應該盡可能丟下,而且這些假裝和造做對社會和佛教角度都可能是造成腐敗的原因,從大範圍來講煩惱障和所知障的習氣證悟方面都是面具。

 

12.沒有絕對

仁波切的行為和思想是這樣,但不是每個人能做到,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作風和選擇,我並非說在這個時代仁波切的做法是現代所有人的標準。無論在甚麼時代,觀點和行為沒有絕對的最好和最適合,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我個人對仁波切的作風有非常正面的看法,他對我帶來最正面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我對他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全然相信。

對於宗薩仁波切作風的想像之說—菩薩的行為藝術

13.保守和開放

仁波切日常作風行為看起來非常現代和開放,但是仁波切對傳承教法和金剛乘很多的做法方面是非常保守的,很多人非常地不願意公開自己的私人、私下生活,但非常不在意公開金剛乘很多的作法。仁波切恰好相反,他非常不在乎公開很多私人生活,但他非常在意隨便公開金剛乘密法殊勝的教法。

在最近的仁波切問答中,也非常公開明確的說:透過直播或ZOOM灌頂、重複聽音頻作為口傳等等,仁波切非常不贊成,尤其無上密續許多特別的三昧耶法、無雙生像,仁波切非常不贊成放在視訊社交網站上。他曾公開呼籲不要將這些特別意義殊勝的東西放在網站上,並且仁波切的相關官方網站也非常嚴謹的處理公開與否的細節。仁波切八萬四千佛典翻譯計畫一開始也沒有包含金剛成密法密續,他認為如果密續需要翻譯成英文,也必須要在特殊的條件下處理,譬如翻譯者必須有傳承灌頂,並有一定的資格等等。仁波切大部分是用佛經和共同教學的內容做為主要講法內容,不是以灌頂為主,讓大家建立正確的見地是仁波切最在乎的。

仁波切特別喜愛佛陀、特別關心佛教徒的數量,也許很多人覺得不值一提,但仁波切特別注意這些別人不在乎的細微之處,而且仁波切這些做法的背後也有很多甚深的遠見,我也注意到這點。

 

14.不受限制的遠見

總的來說,仁波切的遠見和事業、對整個佛法的關懷、對相信仁波切的團體和個人都沒有任何地域界線,他的慈悲和智慧用傳統用詞來形容就是無邊無際。這樣的胸襟也不是僅存於現世我們眼前的那位宗薩仁波切而已,他的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和第二世宗薩蔣揚欽哲確吉羅卓也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有很多遠見和關懷、他們事業的範疇都是超越當代很多人們的生活和做事的範疇,他們對整個藏傳佛教帶來的影響也是無可取代的。

 

以上皆是我個人的觀點,不知道是對還是錯,無論如何希望成為對你有參考價值的分享。謝謝。

 

2023.11.10有感而發提筆

寫於澳洲藍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ashi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