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
對一位上師或者出家人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是擁有很多粉絲、很多弟子追隨,經常辦很多法會和活動嗎?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這個問題很好,
「成功」在佛法裡正確的用法是「成就」。
佛法裡成就的解釋:
第一,是共同成就,
第二,是不共成就(殊勝、特別的成就),
不共成就從佛法角度的解說有兩種,
一:證得解脫。
二:證得遍知,真正的佛。
解脫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果,
像阿羅漢這樣的基本解脫也算是解脫,
但等級更高的大解脫是透過修學菩薩乘才得到的。
辦活動、有很多粉絲、弟子,做很多法會,
都不是真正目的,
出家人在他的工作領域穿工作制服,
是進行弘揚佛法的工作人員,
我覺得有點像西方宗教派至台灣的傳教士或神職人員。
玄奘大師為什麼年紀那麼大了還要經常往皇宮裡跑?
要與皇后建立關係?
因為他知道他的大量翻譯與佛行事業的完成,
和當權者對他的支持有很直接的關係,
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
解脫是最完美的理想,
弘揚佛法雖然和解脫有關係,
但不是直接能切入解脫,
弘揚佛法不是在阿彌陀佛的淨土裡作事,
而是要在這個充滿煩惱的五濁惡世環境裡願意做事。
要完成的事情與世間的人和環境是離不開的。
在不可分的前提之下,
有時候粉絲、法會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弟子當然是更重要的,
做其它事情也是一樣的,
確實,
對於一個出家人而言,
有時候我們做的事可能沒辦法完全離開世間八法,
但是我們目標、理念真的不能離開解脫,
你的粉絲、你的弟子、你的法會如果變成個人的執著,
讓負面貪瞋癡更加增長,
當然這是不好的。
但佛法裡也承認「廣結善緣」,
人跟人之間、動物跟動物之間,
微塵與微塵之間,
需要有互動關係,
經過彼此拉扯也會有變化,
整個地球的變化,與一些細微的互動有關係,
這是一定的。
如果有一天發生大地震,
這個地震來自於累積多年、一個非常細微變化的開始。
佛法的因果業力也是這樣講的,
佛法是不是個人主義?靠個人完成?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
可能沒辦法繼續宣揚佛法,
這個是很重要的。
坦白講,漢傳佛教很多個人守戒律做的很好,
但是你的理想性比較嚴格的時候,
會和很多年輕人產生一些距離,
這個距離可能會帶來排斥,
讓年輕人不願接觸、對佛法產生陌生感。
我很明確的講:
出家的誓言是弘揚佛法,
有了弟子,
弟子願意跟你學習,
沒有錯,這是成功,
但是這並不是出家最後的目的與成功的定義。
粉絲的多少、弟子的多少一定有某種效應,
如果對粉絲、弟子產生執著確實是錯的,
同樣的,遠離紅塵,山洞裡的修行者若單方面認為:
我做的才對。
這也是一種執著。
不論山洞裡的修行者或紅塵裡的人,
心態上的正確性,
是最關鍵的,
般若攝頌裡提到,
如果心態不正確,
靜處所帶來的也是像行持在阿蘭若的惡魔之勾。
自己的態度是關鍵。
你PO上的文章有幾千個人按讚,
新的網友進來看了,
知道你是一個受關注的人,
他會願意看你的資訊,
相對的你資訊的影響力會提高,
這是一個傳達,
這對弘揚佛法與傳達真理是有幫助的,
為了這些,
我覺得是可以做的,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
靠網際網路傳達佛法真理是對的選擇,
這與私人的利益無關,
譬如以公司之名建立的FB粉絲團,
也會花錢買廣告,
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對團體形像有關,
宗教團體當然也可以這麼做。
但關鍵還是在心態。
問題二:
普賢上師言教裡說:
弟子要對上師非常的恭敬,
即使不是弟子與上師的關係,
一般人對出家人也會是恭敬禮遇的,
身為一位弟子或是在家眾,
在與上師的相處之間,
如何時時提醒自己做個好弟子,做真正對出家人好的事?
好吧!我直接的說,
在您的FB上看到您經常貼上去很好的餐廳、
比較高級的地方吃飯的照片,
有弟子不斷的邀約您吃飯、喝咖啡,等等這些,
當然,出發點一定是出於恭敬心,
把最好的東西供養給上師,
但是相對的,這真是一件好事嗎?
索達吉堪布也在入菩薩行論的課程裡提到,
常常有些人邀請他吃飯,
他會仔細的想,
這跟宣揚佛法有沒有關係?
如果沒有關係,他寧可拒絕,
繼續如常的講經說法。
是不是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中,
在餐桌上、在咖啡廳裡的宣揚佛法,
成為一個很另類的作法與需要?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我講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當然索達吉堪布是很偉大的上師,
他的許多想法與作法可能超過像我這般的人,
我們要向這些偉大的上師們學習,
但是有時候也不能老是跟超人們比較,
因為我就是我,
我有我的領域與「水準」。
我也很願意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大家都能來,
當然喝茶聊天與真正講經說法參與的方式不一樣,
有時候大家會說要不要去吃個飯?
如果我說不要去吃飯,你來這邊聽我的課,
我這麼講對方不一定願意的,
這是很明顯的,
以我現在自己的規模跟佛法事業範圍來看,
也是先要認識、廣結善緣,
有些人跟我吃飯的目的也不是要學正式的佛法,
可能是很開心的聊天或者是談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甚至一些卜卦,有的沒的問題要問,
我跟他們親切的講話溝通,
認識之後若他們對我的一些講經說法覺得還不錯,
我對他提供的一些建議有幫助的話,
他可能進一步的接觸佛法,
這是講經說法的一個方式,
但有時候明明附近就有吃飯的地方,
朋友們卻要花很多時間、去很遠的地方吃飯,
我也會覺得不太需要,
我會說要不要簡單一些,找近一點的地方,
不要吃飯花一個小時,坐車就花二個小時。
實際上有時候我是不太想去吃這種飯的,
但是有時候如果有時間的話,也當作自然的事。
問題三:
剛才您以自己的角度與立場回答,
但我的問題是做為一位弟子、粉絲或是在家人,
對上師或出家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
我們可能需要一些來自於您的提醒,
否則我們可能會誤解,
必需邀請上師喝咖啡、吃飯,
才是對上師的敬意。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我自己的看法:
當然做弟子最好的作法不是要供養很多,
或者天天請客吃飯,
是要在上師要求的「法」、修行上的功課努力。
前不久有一位第一次參加五加行,
之後就缺席的人問我:
堪布,我要不要懺悔?可不可以繼續下去?
我說:
雖然「五加行」不能間斷,
但是完全放棄跟再接再勵,
我的觀念還是接下去比較好,
你的懺悔雖然很重要,
但是你的懺悔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麼用處,
你已經參與口傳了,
接下來你把記得的多少繼續做下去,
這是最好的懺悔。
做功課是最好的供養。
如果上師說你一定要幫忙、供養什麼,
或許他可能是用這樣的方式,渡化眾生、累積資糧。
累積資糧在佛法上也是一個如法的行為,
但是真正有基礎的學生,法的供養是真正的供養。
問題四:
我有點擔心堪布回答剛才的問題後,
害你從此沒飯吃…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不會啊,這個我就不用怕了,
因為我的弟子都不是很能夠用法佈施來代替財布施的…哈哈哈哈!
有些弟子也很明確的說:
堪布,我因為家庭、工作的關係,
沒有辦法參加上課和共修,
我用我的方式護持和隨喜可以嗎?
我也不能說不可以,
這也是實際的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還是有飯吃。
但是從佛法上來看,
弟子好好的學習佛法,勝過請上師吃飯。
這是很明確的。
但是這也不能當作一個藉口啊。哈哈哈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