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問題一:

對一位上師或者出家人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是擁有很多粉絲、很多弟子追隨,經常辦很多法會和活動嗎?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這個問題很好,

「成功」在佛法裡正確的用法是「成就」。

佛法裡成就的解釋

第一,是共同成就,

第二,是不共成就(殊勝、特別的成就),

不共成就從佛法角度的解說有兩種,

一:證得解脫。

二:證得遍知,真正的佛。

 

解脫不一定是真正的佛

像阿羅漢這樣的基本解脫也算是解脫,

等級更高的大解脫是透過修學菩薩才得到的。

 

辦活動、有很多粉絲、弟子,做很多法會,

都不是真正目的,

出家人在他的工作領域穿工作制服,

是進行弘揚佛法的工作人員,

我覺得有點像西方宗教派至台灣的傳教士或神職人員。

 

玄奘大師為什麼年紀那麼大了還要經常往皇宮裡跑?

要與皇后建立關係?

因為他知道他的大量翻譯與佛行事業的完成,

和當權者對他的支持有很直接的關係,

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

解脫是完美的理想,

弘揚佛法雖然和解脫有關係,

但不是直接能切入解脫,

弘揚佛法不是在阿彌陀佛的淨土裡作事,

而是要在這個充滿煩惱的五濁惡世環境裡願意做事。

要完成的事情與世間的人和環境是離不開的。

在不可分的前提之下,

有時候粉絲、法會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弟子當然是更重要的,

做其它事情也是一樣的,

確實,

對於一個出家人而言,

有時候我們做的事可能沒辦法完全離開世間八法,

但是我們目標、理念真的不能離開解脫,

你的粉絲、你的弟子、你的法會如果變成個人的執著,

讓負面貪瞋癡更加增長,

當然這是不好的。

但佛法裡也承認「廣結善緣」,

人跟人之間、動物跟動物之間,

微塵與微塵之間,

需要有互動關係,

經過彼此拉扯也會有變化,

整個地球的變化,與一些細微的互動有關係,

這是一定的。

如果有一天發生大地震,

這個地震來自於累積多年、一個非常細微變化的開始。

佛法的因果業力也是這樣講的,

佛法是不是個人主義?靠個人完成?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

可能沒辦法繼續宣揚佛法,

這個是很重要的。

坦白講,漢傳佛教很多個人守戒律做的很好,

但是你的理想性比較嚴格的時候,

會和很多年輕人產生一些距離,

這個距離可能會帶來排斥,

讓年輕人不願接觸、對佛法產生陌生感。

我很明確的講:

出家的誓言是弘揚佛法,

有了弟子,

弟子願意跟學習,

沒有錯,這是成功,

但是這並不是出家最後的目的與成功的定義。

粉絲的多少、弟子的多少一定有某種效應,

如果對粉絲、弟子產生執著確實是錯的,

同樣的,遠離紅塵,山洞裡的修行者若單方面認為:

我做的才對。

這也是一種執著。

不論山洞裡的修行者或紅塵裡的人,

心態上的正確性,

最關鍵的,

般若攝頌裡提到,

如果心態不正確,

處所來的也是像行持在阿蘭若的惡魔之勾。

自己的態度是關鍵。

你PO上的文章有幾千個人按讚,

新的網友進來看了,

知道你是一個受關注的人,            

他會願意看你的資訊,

相對的你資訊的影響力會提高,

這是一個傳達,

這對弘揚佛法與傳達真理是有幫助的,

為了這些,

我覺得是可以做的,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

靠網際網路傳達佛法真理是對的選擇,

這與私人的利益無關,

譬如以公司之名建立的FB粉絲團,

也會花錢買廣告,

這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對團體形像有關,

宗教團體當然也可以這麼做。

但關鍵還是在心態。

 

 

問題二:

普賢上師言教裡說:

弟子要對上師非常的恭敬,

即使不是弟子與上師的關係,

一般人對出家人也會是恭敬禮遇的,

身為一位弟子或是在家眾,

在與上師的相處之間,

如何時時提醒自己做個好弟子,做真正對出家人好的事?

好吧!我直接的說,

在您的FB上看到您經常貼上去很好的餐廳、

比較高級的地方吃飯的照片,

有弟子不斷的邀約您吃飯、喝咖啡,等等這些,

當然,出發點一定是出於恭敬心,

把最好的東西供養給上師,

但是相對的,這真是一件好事嗎?

索達吉堪布也在入菩薩行論的課程裡提到,

常常有些人邀請他吃飯,

他會仔細的想,

這跟宣揚佛法有沒有關係?

如果沒有關係,他寧可拒絕,

繼續如常的講經說法。

是不是在台灣這樣的環境中,

在餐桌上、在咖啡廳裡的宣揚佛法,

成為一個很另類的作法與需要?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我講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當然索達吉堪布是很偉大的上師,

他的許多想法與作法可能超過像我這般的人,

我們要向這些偉大的上師們學習,

但是有時候也不能老是跟超人們比較,

因為我就是我,

我有我的領域與「水準」。

 

我也很願意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大家都能來,

當然喝茶聊天與真正講經說法參與的方式不一樣,

有時候大家會說要不要去吃個飯?

如果我說不要去吃飯,你這邊聽我的課,

我這麼講對方不一定願意的,

這是很明顯的,

以我現在自己的規模跟佛法事業範圍來看,

也是先要認識、廣結善緣,

有些人跟我吃飯的目的也不是要學正式的佛法,

可能是很開心的聊天或者是談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甚至一些卜卦,有的沒的問題要問,

我跟他們親切的講話溝通,

認識之後若他們對我的一些講經說法覺得還不錯,

我對他提供的一些建議有幫助的話,

他可能進一步的接觸佛法,

這是講經說法的一個方式,

但有時候明明附近就有吃飯的地方,

朋友們卻要花很多時間、去很遠的地方吃飯,

我也會覺得不太需要,

我會說要不要簡單一些,找近一點的地方,

不要吃飯花一個小時,坐車就花二個小時。

實際上有時候我是不太想去吃這種飯的,

但是有時候如果有時間的話,也當作自然的事。

 

問題三:

剛才您以自己的角度與立場回答,

但我的問題是做為一位弟子、粉絲或是在家人,

對上師或出家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

我們可能需要一些來自於您的提醒,

否則我們可能會誤解,

必需邀請上師喝咖啡、吃飯,

才是對上師的敬意。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我自己的看法:

當然做弟子最好的作法不是要供養很多,

或者天天請客吃飯,

是要在上師要求的「法」、修行上的功課努力。

前不久有一位第一次參加五加行,

之後就缺席的人問我:

堪布,我要不要懺悔?可不可以繼續下去?

我說:

雖然「五加行」不能間斷,

但是完全放棄跟再接再勵,

我的觀念還是接下去比較好,

你的懺悔雖然很重要,

但是你的懺悔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麼用處,

你已經參與口傳了,

接下來你把記得的多少繼續做下去,

這是最好的懺悔。

做功課是最好的供養。

如果上師說你一定要幫忙、供養什麼,

或許他可能是用這樣的方式,渡化眾生、累積資糧。

累積資糧在佛法上也是一個如法的行為,

但是真正有基礎的學生,法的供養是真正的供養。

 

問題四:

我有點擔心堪布回答剛才的問題後,

害你從此沒飯吃…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不會啊,這個我就不用怕了,

因為我的弟子都不是很能夠用法佈施來代替財布施的…哈哈哈哈!

有些弟子也很明確的說:

堪布,我因為家庭、工作的關係,

沒有辦法參加上課和共修,

我用我的方式護持和隨喜可以嗎?

我也不能說不可以,

這也是實際的問題,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還是有飯吃。

但是從佛法上來看,

弟子好好的學習佛法,勝過請上師吃飯。

這是很明確的。

但是這也不能當作一個藉口啊。哈哈哈哈!><”

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tashi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