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問題一:

金剛經裡面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如果諸相非相,那我看到了什麼?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看到你內心智慧明空不二的境界。

不是以想像或者比喻可以形容的,

完全超越猜測,超越比量。

(用邏輯的方式去暸解叫做比量),

是超越任何眼耳鼻舌的經驗,

完全是從內心得到的很殊勝的覺悟,

它的本性是現量性的,

就像你在看你手中的東西一樣,一清二楚,

沒有透過任何比喻,

以眼識的直接感受

就是現量。

 

我們西藏的一些高僧大德說:

我現在所得到的覺悟,

即使蓮花生大士來到我面前勸說:

「你的覺悟不對。」

這樣的勸說,對我也毫無意義。

因為我的內心感受是這麼強。

這般智慧明空不二的內心境界,

以我們的言語是很難形容的,

這就是大乘佛法中所說的,

"三勝身"其中的法身,

也是究竟的佛。超越形像的。

以我們的角度和所知來形容肯定是不對的,

如果我們猜測的境界是對的,

我們為什麼還要努力?

為什麼還想超越這個境界?

 

 

問題二:

 我們如何停止夢幻般的戲論?如何停止這種不確定性?怎樣超越猜測?

 

 澤仁扎西堪布回答:

 我們一般聞思過程中所得到的定解雖然是很棒的,

 但也不算是究竟的了解,

 了解究竟智慧的特有名詞叫做「無漏智慧」。

 無漏智慧是超越猜測的特別智慧。

 (有些佛法名相雖然比較嚴肅,但我們真正要學特別內容時,

還是要加進來,才會有原文思想不可取代的作用。)

 

法界大空性的智慧不是一般的猜測、比量、比喻。

 一般所講的智慧有的含意,

 但是就像大圓滿裡面教導的,

 智慧不是心、不是意識,

 是超越心識的智慧,

 不屬於心所、心王中第六意識的心,

 而是超越心的本質的特殊智慧。

 

如何停止夢幻般的戲論,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前面講的是見解,

 現在講的是修。

 我們了解了空性的境界,

 但是你沒有修就沒有用,

 停止戲論的方法就是要聞,思,要修。

 

如何停止如夢幻般的戲論與如何停止不確定性,

 這兩個問題差不多,

 一切都是夢幻的,

 戲論在中文字面上來看,

 戲有遊戲的意思,

 論有言語的意思,

 好像一個很厲害的寫作者以虛構的言語和遊戲,

 編造出來的小說的虛幻境界,

 戲論,可以這樣形容。

 

སྤྲོས་པ་(音:zuba)在藏文上的意思也是一個人晚上睡不著,

 東想西想,想一大堆的出來,

 並不一定存在。

 སྤྲོས་པ་(音:zuba)的中文就是戲論。

 

停止戲論,

要像使用電視遙控器,按到開關,

 讓電視畫面停止,

 如果遙控器沒有電池,

 或是沒有按到正確的按鍵,

 再按也沒有用,

 電視畫面還是一直播,

 很像這樣,

 停止夢幻般的戲論,

 不能只說要修行,

 這樣不夠具體,

 要像按到關鍵的按鍵,

 一剎那就關掉,

 你真正的找到了一個內心關鍵點,

 有可能快速的停止戲論,

 像大圓滿裡說的「立斷」,

 藏文叫「ཁྲེག་ཆོད་(音:Cha cho)

 有直接砍掉的意思,

 這跟內心修行上有關係,

 金剛乘裡面依止上師,

 透過上師瑜珈,

 觀想一切的清淨,

 透過內心特別的觀念的養成,

 變成真正的清淨。

 

密宗裡面上師瑜珈是很甚深的法門,

用這樣的特別方式,

讓心回到本來清淨的狀態,

以這樣快速的方式修,

是停止夢幻般的戲論的方法。

 

如何超越猜測?

我們沒有辦法很貪心的說,

「法很深,我要求立斷。」

這樣也不一定有用,

還是要按步就班的做,

你該聽聞的就聽聞,

以符合你程度上的基本修行,

很踏實、穩定的,

逐漸獲得比量性的了解,

我們不能小看比量性的了解,

資糧道和加行道的兩個境界當中,

所擁有的空性的了解都是比量性的,

但是都是很了不起的,

從比量性慢慢進入加行道和見道位的時候,

終於有現量的了解,

所以比量和現量的交界

就是加行道和見道位(第一地菩薩)的中間。

 

不知道對你們來說,我說的夠不夠具體,

但確實我們內心的信心努力是最基本的。

對的上師、對的法門、對的修行過程,

這三個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tashi07 的頭像
    ttashi07

    閱讀..堪布 澤仁扎西

    ttashi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